了解汉朝的历史就知道,它不同于秦朝是完全的郡县制,也不同于周天子下完全的分封制。它实行的是刘邦创立的郡国并行制,就是归汉朝管理的地方,实行郡县制。其它地方,则实行分封制。
那么,汉朝一共有几个诸侯国呢?这些汉朝诸侯国的权力有多大呢?下面福吧鸭就各位仔细的说说。
汉朝有几个诸侯国?
汉朝的初期,刘邦为了笼络人心,一共分封了7位异姓诸侯。但到了后面,刘邦建立的汉朝彻底掌握全国的时候,就慢慢的消灭了这7位异姓王的权势,又改为分封同姓人为诸侯,并立下了“非刘氏不得称王”的誓言。
在这之后,汉朝一共分封了37个诸侯国,分别为楚国 荆国 燕国 齐国 赵国 吴国 济北国 胶西国 胶东国 济南国 葘川国 城阳国 衡山国 后济北国 河间国 后燕国 淮南国 梁国 代国 后河间国 鲁国 后赵国 长沙国 中山国 后胶东国 六安国 清河国 常山国 信都国 真定国 泗水国 新燕国 广阳国 高密国 后楚国 定陶国 后中山国。
至于为什么有这么多,原因主要是来自于汉武帝刘彻,在他的晚期,他采取的是推恩制,一个诸侯死后,他假如有3个儿子,那么这个3个儿子就会把他原有的国家按照规定,分成3个诸侯国。这样一代一代下去,汉朝史上有记载的诸侯国就会越来越多。本文由福吧鸭(fuliti.com)搜集整理

汉朝诸侯国有多大权力
先说基本的,一个诸侯国相当于一个小中央,汉朝中央有的机构,这些诸侯国们都有。有自己的军权,可以招兵;也有自己的财权,可以征税,除了上交朝廷固定的贡之外,其它的收益都是归诸侯王自己的。另外,自己家封地范围的官员任免,除了丞相和中书令是由朝廷任命的之外,其它的都归诸侯国自己来管。
不过呢,这些诸侯国的权力也不是一直都是这样,在汉武帝之前,它们的权力是相当大的,因为那时候是汉朝初期,汉朝的统治者,为了稳定,只能把权力下放到这些诸侯国之上。
而到了后期就不一样了,特别是经历了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后,经过文景武三帝的共同打击诸侯王,诸侯王的权力可以说是直线下降。特别是到了汉武帝之后,汉朝的诸侯王基本成了大地主,没有军队、赋税、人口等权力,也就无法威胁皇权了。

不过同样的,因为诸侯王没有了权力,所以它就不能拱卫皇权了。从历史上可以明显看出,汉武帝之后,权臣就慢慢出现了。所以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如何去掌握,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